您的位置:鄂州市信访局 > 专题专栏 > 党建工作专栏
【共同缔造示范竞赛】西山街道:“153”枫桥
式工作法,高效化解矛盾纠纷
 
【字号: 】   【复制链接】   【转发】   【纠错】   【打印】   【关闭】    2023年06月20日   

西山街道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贯彻落实“153”枫桥式工作法,通过党建引领聚合力,让机制常态化、队伍多元化、人员专业化,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,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,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。

党建统领一条红线,夯实治理之基。

一是高度重视,“一盘棋”合力攻坚。西山街道主要领导承担平安建设第一责任,成立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,各村(股经社)、社区严格落实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。以街道综治中心+村、社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为平台,整合综治、司法、信访三大职能,为人民群众提供信访受理、矛盾调解、法规咨询、法律援助等“一站式”便捷服务。

二是五级管理,“一张网”预警研判。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,建立辐射全街党员群众的“党总支+社区”“党支部+网格”“党小组+小区”“党员中心户+楼栋”“党员+群众”的五级管理网络,吸纳全街3658名党员深度参与,将党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家庭,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治理网。以1个街道综治中心+13个村、社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为平台,整合综治、司法、信访三大职能,集网格服务管理、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及来访接待三大功能为一体。

三是整合力量,“一体化”集成指挥。以村(社区)干部、法律顾问、社区民警为调解员,同时遴选口碑好、威望高、责任心强、调解技巧精湛的党支部书记、“五老”人员、楼栋长、热心志愿者等人士参与矛盾纠纷调解,并以积分兑换形式给予奖励支持,组建桂花园社区“援来360调解联盟”、小桥村“和事佬志愿服务队”、寒溪社区“暖心帮帮团”等15个西山特色矛盾纠纷调处志愿服务队,多方力量,共同化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。

建立健全五大机制,创新化解之策。

一是落实考核奖惩机制。通过月度点评、季度排名、半年联评、年终总评等方式压实责任,并与街级年度目标考核、党建述职考核及村(社区)“五比”考核挂钩。并在矛盾调处工作中考察识别干部,对勇于担当、表现优秀、实绩突出的调解员在选拔任用、晋升职级、评先评优方面优先考虑。

二是完善阶梯调解机制。利用“日排查、周研判、月调度”,坚持每周一次矛盾纠纷分析评级研判会,每月一次综治、信访、司法、派出所等部门联席会议和综治工作例会,形成“网格(湾组)驿站+村(社区)+街道+区+市”的阶梯式矛盾化解格局,促进纠纷分层化解、分流递减。

三是畅通多方联动机制。深入贯彻“共同缔造”理念,结合上下联动、多部门联动、政企联动、跨地互动、横向互动等多重渠道共同化解矛盾纠纷。如月畔湾社区联系共建单位、还建居民所在村及相关社会资源,筹资200余万元改造中厚新苑还建小区基础设施,新建生态停车位300余个,化解管网堵塞、地面破损、污水外溢、停车困难等十年历史遗留“老大难”问题。

四是建立应急处突机制。针对突发重大事件或者群体纠纷,制定完善西山街道安全保障工作方案和全街安保维稳工作预案,成立工作专班,做到“人员、车辆、经费、责任”全方位保障,线上线下联动,线上持续关注舆情,遏制事态发展趋势,线下分头协调,推动化解,同时公安备勤,负责治安维护及打击处理,严防事态升级。

五是健全闭环管理机制。建立矛盾纠纷的收集--分析研判--分流--督办--化解--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,按照统一受理、统一分流、统一协调、统一督办、统一归档的“五统一”要求进行“一门受理、协同办理”。

办好提能三大课堂,锻造善战之师。

一是法治课堂提素养。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题法治培训,提升矛盾纠纷调解队伍法治素养,同时依托全国智慧普法依法治理云平台,为调解队伍提供网络自主学习等服务,并组织法律顾问和人民调解员到各村、股经社、社区召开“法律明白人”培育工程培训会。

二是实例课堂精业务。一方面不断搜集归纳调解典型案例,总结提炼化解矛盾技巧,探索完善调解工作方法,如对“通山1003事故”处理过程中“双簧计”“红黑脸”“冷处理”“堡垒内部攻克法”“背靠背谈判”等技巧提炼后进行内部推广学习;另一方面邀请经验丰富、调解有方的能人为讲师,利用周例会、情指勤舆工作会、下沉社区等机会,通过“以案促学”,为调解员“补钙提能”,全面提升调解效率及成功率。

三是定制课堂解难题。根据村(社区)各自矛盾纠纷特点,如征地拆迁、土地流转、旧城改造、加装电梯等,组织专业人员采取针对性强的“定制式”业务培训。如小桥村涉及武昌小学拆迁问题,请专业部门对拆迁协调专班进行专业政策业务培训,组织“和事佬”志愿服务队对“攻坚目标”进行轮番上门协调,发动群众释法明理,确保拆迁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。

    源:西山街道党工委



30460 内容页访问计数